百岁教授去世5年 捐款承诺还在兑现
![]() |
所城镇中心小学杨恩泽像。 |
![]() |
杨恩泽教授。 |
今年,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生前承诺,连续给学生捐20年的钱又如期到账了。
2019年10月9日,杨恩泽去世,他在遗嘱中向儿女们交代了“身后事”:名下唯一房产卖掉后,一半的钱留给天津大学,一半留给家乡的所城镇中心小学,2007年答应的连续给“成和奖教奖学金”捐赠20年,没有完成的,子女帮着完成。
教授走了 捐款未停
今年9月9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一年一度的“成和奖教奖学金”如期颁发。然而,那个每年都会准时把2万元捐款,打到学校账上的爷爷杨恩泽却已去世5年了。
杨石,是杨恩泽先生的儿子,父亲去世后的五年,每年的5月,他都会准时把2万元打到小学的账户上。2019年父亲去世后,他帮着卖掉了父亲生前的房产,所得300万元分成了三份:50万留给父亲生前所在的自动化学院,购买某大型仪器设备,100万捐给天津大学用来奖学励教,150万捐给了所城镇中心小学。
然后,他把父亲的骨灰撒在了所城镇中心小学后的一座山上,种下一棵松树为记,没有墓碑。
所城镇也是杨恩泽出生的地方,杨石说“父亲是真正叶落归根了,我们也完成了他的遗愿。”
光纤通讯开拓者之一主持启动“八二”工程
这位百岁老人是我国光纤通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他的建议和主持下,上世纪70年代,我国启动了集全国之力开展光纤通信的大会战——“八二”工程。这条13.3公里的线路,是中国第一条实用化光通信线路,让中国迈入了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他的一生在所研究的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领域均有很高成就,他在甲子高龄创建了天津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室。
杨恩泽自1943年起开始执教生涯,先后辗转任教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和武汉邮电学院,最后又回到天津大学任教从教70余年,培养出数不清的本科生、硕士生,很多人已是国家栋梁之材,或是某个领域的知名学者,甚至还有举足轻重的院士。
但这些“成就”,杨石从未听父亲说起过,被问起时,也总是说“这是大家一起做的。”
捐完款存折只剩5元去世前还在带研究生
听说家乡基础教育还很落后,当时已经80多岁的杨恩泽帮家乡学校联系捐赠了一批电脑,随后拿出30万元,帮助所城镇中心小学建了一座科学楼。尽管,彼时的他已确诊身患癌症,这栋楼面积为694平方米的“成和科学楼”在2006年5月落成。他还设立了奖学金,承诺每年资助生活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捐完钱后,他的存折里只剩下5元。
相比于捐资助学的慷慨,杨恩泽先生对自己的物质生活几乎没有要求。生前杨先生总说:“已经很好了,我不买汽车。”“过得去就行。”
父亲辞世后,杨石在他的房间里找到的只有用了几十年的单人床、打了补丁或者已经磨破的衣服。
但先生又是极热爱生活、极为有趣之人。
93岁前,他还时常约球友打网球,百岁高龄他仍坚持徒步上下班。对于新鲜事物,他总是保持浓厚的兴趣,他在普通人已经退休的年纪开始学计算机,80多岁又学会了软件编程,快100岁了还一直在查看本专业英文信息。
90岁的时候,他仍每天到实验室和学生们在一起科研。实验室里的青年人也都很喜欢找这位“师爷爷”聊上几句,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他的博士生马闯在实验室遇见他,当时老先生还兴致勃勃拉着他聊起最近正在研究的课题。
“纯粹,一位真正的君子!”
10月20日,是杨恩泽先生诞辰105周年的日子。18日这天,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师生又聚在一起缅怀先生。他当年说过的话平淡却有力,直击人心。想起先生后来人提到最多的词是:纯粹,一位真正的君子!
五年的时间,那棵种在所城镇中心小学,后面山上的松树长大了些,“成和科学楼”扩建工程已经获批立项,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在每年的教师节都会为杨恩泽爷爷献花。校长杨振永说:“这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