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城乡学校“手拉手”
本报记者 陈阳
近日,在铜仁市思南县双塘街道文军希望小学二年级3班,语文教师刘虹声情并茂讲解生字,学生姿态端正专心听课,课堂气氛活跃。
“得益于‘四环’教育共同体的协同发展,我有了与更多优秀教师交流的机会,教学能力提升很快。”90后教师刘虹目前是文军希望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也是学校骨干教师。她提到的“四环”教育共同体,由思南县第五小学牵头,结对联盟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思南县双龙小学、思南县思源实验学校、思南县邵家桥小学和思南县杨家坳小学等校组成。
“教育共同体间协作融合、高效联动、一体发展,不仅对教师个人成长大有裨益,还能促进乡镇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文军希望小学校长杨名强介绍,结合学校易地搬迁群众子女较多的情况,教育共同体成员学校制定了针对易地搬迁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学校整体教学成绩从2019年的全县16所“A类”学校滞后水平,逐年上升,提升至今年全县第8名。
“我们将共同体学校教师交流、同步课堂、教学研讨等纳入考核内容,将运营管理评价、发展性评价、学生学业综合评价等作为测评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县级评选共同体优秀学校的主要依据。”思南县第五小学校长王再学介绍,近年来,“四环”教育共同体成员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在市、县教学质量考评中均名列前茅。
“我们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统一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思南县第三中学校长李明介绍,作为“四新”教育共同体牵头学校,思南县第三中学充分发挥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省级李明名校长工作室、市级吴燕飞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在学中悟、在教中思、在研中变、在改中进,追求教育共同体的效益最大化。”“西麓”教育共同体牵头学校思南县田秋小学校长田仁勇说,自新课标颁布以来,“西麓”教育共同体开展了系列线上培训和实践操作指导,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了全人教育、生态课程、高效课堂,有效缩小了学校差距,实现了全县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目前,思南县组建教育共同体13个。思南正逐渐形成了“以强带弱、城乡互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外延、共同提高”的学校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