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父女俩用镜头让世人看到美丽中国
![]() |
水下拍摄。 |
![]() |
张睿昕镜头中的“天堑变通途”。 |
![]() |
放飞无人机进行拍摄。 |
![]() |
张睿昕镜头锁定中国的名川大山。 |
![]() |
“当水下无人机下水那一瞬间,拍摄到的画面让人感觉太不真实了,那清澈的泉水和圆滚滚的锦鲤,忽然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小石潭记》。”这是特种摄影师张睿昕今年在山东济南用水下无人机拍摄一组水下画面时的感叹。
张睿昕特别喜欢拍摄,喜欢到户外。十多年来他带着“长枪短炮”带着女儿,走遍了全国很多名山大川,收获了很多风光大片,邂逅了不少的野生动物。有新疆气势磅礴的万马奔腾,还有西藏呆萌可爱的小兔狲。谈起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张睿昕回答说:“是威宁的黑颈鹤。”
自然教育在摄影中彰显
“小时候,我就知道我们贵州威宁草海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不过过去人们因为粮食压力,将湿地都改造成了农田,黑颈鹤的数量也大幅减少。”为了让这些鸟儿能有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这几年当地加大了保护力度,实施退耕还湖。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巡护员行列,成为这些高原精灵的守护者。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胡叶林片区巡护员赵国平,以前是当地的农民,而他现在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一大清早去湿地里数黑颈鹤的数量。“起飞前数一次,起飞过程中再数一次,要是看到没有起飞的就得留意,看看它们是不是受伤或生病。”
冬天的时候,水面连续冻三天就会结冰。赵国平说:“我们就人工破冰,还在冰面上给鹤投食,鸟儿们来到草海,不能让它们受冻受饿。”张睿昕说:“这几年,我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去草海拍摄,可以感受到草海的生态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好了。各种候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去年再去拍摄的时候,黑颈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600多只。张睿昕感叹:“看着人和鸟其乐融融,感觉特别高兴。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们都在不断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
乡愁情感在照片中酝酿
张睿昕的家乡是贵州。“地无三尺平”是贵州曾经留给大家的印象。连绵起伏的群山让贵州的交通非常不方便。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而在贵州就得在一座座大山 间搭起一座座大桥。
张睿昕说:“2020年,我印象还挺深的。平塘特大桥刚投入使用,周边村民主要以种植柑橘为生,但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果子运不出去,因此种植量也不大。而去年我再去的时候,柑橘的种植规模扩大了一倍还多。当地村民说,过去他们去贵阳需要6个多小时,而大桥修好后,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贵阳水果市场。”
“这些年,我通过镜头见证了无数桥梁拔地而起的过程,也看到了无数过去贫穷落后的村子,因为交通的发展,生活逐渐变好。有的地方还因大桥开发出特色文旅。”十多年来,张睿昕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和鸟儿在空中一起翱翔,在水里追寻鱼儿的踪迹,还见证过科考队员登顶珠峰……
有人问:“拍这么多,你不会腻吗?”张睿昕回答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腻。我喜欢去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即使同一个地方,每年去都会发现它的变化。”
亲子关系在镜头中拉近
女儿萌萌,人称“小师姐”。张睿昕笑称“她在互联网上可能比我还有名。”
“那一年萌萌5岁,我带着她到家里旁边的公园去调试设备。可能是耳濡目染多了,她就问我说:‘爸爸我能玩一下这个机器吗?’我就是那种心大的爸爸。
我就把三脚架调到她可以操作的高度,然后她就拍摄到了一只乌龟爬上岸。”
“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成了萌萌的假期作业,也成了我俩最好的亲子时刻。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不再只是一个记录者,同时也是一个传播者。通过我的镜头,我眼里的美丽中国被孩子看见、被无数网友看见,甚至还传播到了海外。”
萌萌说:“爸爸,我们要一直这样拍下去,这是你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张睿昕回答:“好!”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论
高质量的陪伴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父亲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也许,受传统文化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影响,父亲历来都有着较为“严肃”的形象,与孩子的关系不像母子关系那么亲密。而且,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正是父亲事业的拼搏期和上升期,如何在工作和育儿中找到平衡点,这需要智慧。
张睿昕显然是个智慧的父亲。
心理学家荣格说:“母亲是一个可以给予孩子细腻温柔和悉心保护的角色,而父亲身上特有的果敢和威严等‘男性力量’,则会给孩子一种别样的支持,成为孩子走向世界的过程里必不可少的养分。”
张睿昕用镜头,向女儿展示了他眼中的家乡、他眼中的美丽中国,他眼中变化中的大自然。然而,从调低三脚架的那一刻起,张睿昕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启了高质量陪伴的进程。
高质量的陪伴来源于专注。物理在场的陪伴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或许在带着女儿等待拍摄一张日出,守候野生动物的出没,察觉草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变化中,张睿昕已经在专注的陪伴镜头后面的女儿了。
或者张睿昕也因为工作不得不时常“缺席”,但从文章中,我们明显地可以感受到,他每次采风回来,滑动着屏幕中的照片,和女儿分享大自然的神奇,家乡的变化等,那种温暖的场景。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人林佩珠表示,父亲高质量的陪伴不应拘泥于时间和空间,关键在于真诚和用心,胜在高质量。“如果条件允许,父亲可以和孩子约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周六)和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等,固定的时间出现可以让孩子安心。另外,和孩子在一起有些特殊的亲子时光也很重要,所谓的特殊的亲子时光就是只专注陪伴孩子一人或父亲和孩子一起经历一些事情。比如常年在外务工的父亲年假回到家里单独与孩子外出吃一次饭,或者去散一次步、爬一次山,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等。这种特别的安排时间不用很长,也许就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但足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在乎和关爱。”
整理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