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从“穷省办大教育”到“特色教育强省”

75载 贵州教育书写时代华章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贵阳花溪大学城。舒云鹏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本报记者 周朝义  任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75年风雨兼程、披荆斩棘。75年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黔贵大地上,新中国成立75年来,贵州教育人谱写着自强不息的史诗,描绘着创新奋进的画卷。

    穷省办大教育 筚路蓝缕砥砺行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全面接管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造,贵州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迎来较快发展。

    从推进中小学教育普及,发展壮大基础教育,兴办半工 (农) 半读学校,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初具规模,30年的迎难而上,爬坡上坎,为贵州教育迎来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贵州教育的全新时代。尽管贵州经济底子薄、基础差,但贵州教育工作者秉持“穷省办大教育”的决心和斗志,不断补短板、强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贵州教育准确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重心,突破重点、以点带面、纵横推进,加速前行,亮点频闪:

    新世纪第一个10年,贵州教育进入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的补短板阶段。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推进教育公平、补齐农村教育短板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一场规模宏大的“两基”攻坚战让贵州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至2005年,贵州投入逾62亿元致力于“两基”目标的实现。2009年8月,教育部正式认定贵州省实现“两基”目标,“两基”攻坚为贵州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夯实了基础。

    新世纪第二个10年,贵州教育进入以职业教育为引擎的强技能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战成为贵州教育系统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实施教育“9+3”计划,一方面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以解决全省义务教育仍面临的低水平、不稳固和易反复问题;另一方面,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以发挥职业教育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作用。2018年,贵州教育大会召开,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特色发展支撑,指出要在理念路径、体制机制上等一些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办出特色、形成亮点、走在前列。

    新世纪第3个10年,贵州教育进入以高等教育为龙头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3年10月18日,贵州召开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提出“要充分考虑我省人口结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推进高校布局调整,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推动本科高校突出优势、错位发展,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扩容提质,加快形成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高等教育新格局”等要求,为推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明晰了措施,吹响了贵州省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冲锋号。

    以党建为引领,75年来,贵州教育系统多层面共同发力,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书写着老百姓满意的“民生答卷”。

    特色教育强省 奋楫争先正当时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每年压缩行政经费不低于5%投入教育,不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积极践行“组团式”帮扶,持续鼓励优质师资下沉,切实做到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今天的黔贵大地,贵州教育的一个个历史性成就、一次次历史性变革令人振奋:

    ——“幼有善育”取得新进展。连续实施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截至2023年底,全省幼儿园数从2012年的3159所增至10871所,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分别达93.5%、95.11%、59.13%,超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领先。

    ——基础教育基点作用越发稳固。2018年12月,贵州所有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验收。2023年,成功创建14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当年年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8%、92.4%。

    ——高等教育历史性迈入普及化阶段。全省普通高校增至8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历史性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我省建有省级一流学科78个、省级重点学科184个,“双一流”建设高校1所,“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 (培育) 学科3个,ESI全球前1%学科达11个。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全省中职学校从234所优化到159所,高等职业学校从35所增加到52所 (含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教育改革发展多点突破。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2023年,首次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首次启动“3+4”中本衔接培养试点,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完善“学分银行”建设,高位推动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亮眼的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省领导联系教育工作制度,推进高校“五级书记抓党建”,全省15所民办高校实现党组织书记选派全覆盖。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建好用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贵州教育大讲堂”,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创新实施“国培计划”“三区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组建省级师德宣讲团,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积极实施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从2023年起,将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推进东西部教育帮扶和“组团式”帮扶。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借助东部帮扶城市优质资源,努力提升办学水平。2023年,我省1419所学校与广东省1162所学校实现结对帮扶,广东省向我省选派教师954人,我省选派到广东省挂职跟岗学习教师1491人,我省到广东职业学校就读学生4690人,协助推荐结对协作地区499名学生到广东就业。

    ——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对标“七大提升工程”,积极走进东盟、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专家学者和高水平院校寻求补齐短板、破解难题的良策。

    教育普惠民生 行稳致远续辉煌

    在德江县煎茶镇煎茶三小校园,数百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子女学生戴着鲜红的红领巾,有说有笑走进教室开始早读学习,琅琅书声在山间回荡;

    在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现场,来自全省31所院校的174名参赛选手齐聚贵州建设职院,在四大赛项中展开了激烈的技能比拼;

    近年来,贵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步伐铿锵,一幅特色教育强省新画卷,在多彩贵州大地徐徐舒展。

    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靶心不移,坚持“欠发达省份办大教育”定力不变,始终把“让每个孩子公平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作为努力和奋斗的方向,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扩资源,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学子“上好学”。提质量,努力让孩子们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借助贵州师范大学建设的“5G+乡村教育”资源共享教室,远在300公里外的盘州市普古中学的师生们,通过屏幕,与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初级中学师生同上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聚焦资源禀赋,支撑富矿精开。贵州法拉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在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的帮助下,成功研究出“永磁铁氧体新型黏结工艺及制备方法”等科技成果,企业新质生产力提质升级。

    聚焦特色产业,汇聚发展动能。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黔茶产业学院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将使今后贵州茶香更浓、产业更旺。

    聚焦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贵州师范大学研制第四代山地辣椒采摘机、刺梨采摘机、刺梨果园无人除草机,填补了研发空白,实现机械化采收和无人化除草。全省各高等院校、中职校培养大批可堪大用、能挑重担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火爆“出圈”的“揭榜挂帅”靶向科研攻关中,全省高等院校“揭榜者”根据省教育厅发布的“百校千企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榜单”,精准发力、协同攻关,让诸多科研项目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产教融合、育人方式、教育教学、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不断相互匹配。

    教育,回应百姓所需,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今日的贵州教育,正带给贵州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特色教育强省为指引,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教育特色、服务战略全局的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贵州教育再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