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看变迁——
贵州教育步履铿锵硕果累累
![]() |
基础教育基点作用越发稳固。图为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来临之际,从江县城关第三小学通过学唱爱国歌曲、与国旗合影、传统舞蹈表演及艺术创作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贵州图片库发 |
![]() |
连续实施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幼有善育”取得新进展。图为玉屏自治县第四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做游戏。 贵州图片库发 |
![]() |
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图为贵州14个集体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
![]() |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图为岑巩县第三小学举行党史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思政课堂、红色教育基地向学生普及党史知识。 |
![]() |
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图为8月22日至24日,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 (华为杯) 全国总决赛在湖南大学举行,贵州大学参赛队伍夺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取得贵州省高校在该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本报记者 陈祖嘉 周睿 |
![]()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图为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操控机械臂。 贵州图片库发 |
![]() |
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图为9月24日,由贵州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友好无公害杀菌剂和抗病毒剂创制与产业化”六枝联合试验点迎来验收,试验田增产率达55.15%。 |
75年,祖国繁荣发展走过光辉历程;75年,贵州教育不忘初心、披荆斩棘,在黔贵大地上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的教育史诗,绘就了一幅开拓创新的奋进画卷。
75年砥砺奋进,贵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越发稳固。2018年12月,贵州所有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成为西部第一批、全国第16个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体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2023年,成功创建了14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当年年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8%、92.4%。
75年筚路蓝缕,高等教育历史性迈入普及化阶段。全省普通高校增至8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历史性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我省建有省级一流学科78个、省级重点学科184个,“双一流”建设高校1所,“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 (培育)学科3个,ESI全球前1%学科达11个。
75年不懈奋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全省中职学校从234所优化到159所,高等职业学校从35所增加到52所 (含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努力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贵州教育不忘初心,风雨兼程。
展望未来,贵州教育将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特色教育强省为指引,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教育特色、服务战略全局的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1949年至195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全面接管学校,并进行了初步改造。这时期,贵州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各类教育都有较快的发展。
1959年至1969年
贵州教育本着“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的方针,推进中小学教育普及,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兴办半工 (农) 半读学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初具规模。
1969年至1979年
贵州教育战线在政治运动中努力整顿学校秩序,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为迎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9年至1989年
贵州及时调整教育路线和办学方向,突出教育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建立符合贵州省情的基础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
1989年至1999年
贵州围绕各级各类学校的重建兴建、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开展工作,特别把重点放在农村教育事业上,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巩固提高、加快发展的时期。
1999年至2009年
贵州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全省88个县 (市、区) 提前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2009年至今
贵州牢固树立“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的发展理念,用好用足中央对贵州教育倾斜的各种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对贵州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贵州的教育条件正在加速改善。
近五年来,贵州省教育系统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机制建设、师资配置、课程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让思政课“有知”更“有味”,“走新”更“走心”,“多彩”更“出彩”,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
来源:天眼新闻、贵州教育发布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