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祖国
国庆花坛里的时代发展印记
![]() |
1992年国庆前夕,由17万盆鲜花摆成的15组大型花坛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
![]() |
9月25日拍摄的长安街沿线建国门西北角“普天同庆”花坛。 |
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邂逅花坛,是无数人国庆游的“打开方式”。9月25日,“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亮相天安门广场中心,10组立体花坛扮靓长安街沿线。
自1984年起,每年国庆,均以花坛装扮天安门广场。曾经元素较为单一的平面花坛,如今已演变成色彩更丰富、造型更精雅、内涵更饱满的立体花坛。这把历史标尺,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记。
40年前 天安门广场头一次出现花坛
今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顶高18米,以喜庆的蔬果花篮为主景,篮内除传统的牡丹花、月季花等花卉外,首次选用葫芦、南瓜、辣椒等蔬果,象征福禄吉祥、喜庆丰收、红红火火,寓意“蔬果飘香、繁花似锦”。
时间拨回1984年,天安门广场头一次出现花坛,当时仅以摆放花带、花堆的平面形式呈现,花色相对单调。1986年国庆节,名为“孔雀开屏,龙的传人”的花坛亮相天安门广场,这是首次尝试搭建立体花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日新月异,国庆花坛也随之蝶变,2008年时,近10米的传统宫灯造型花坛现身天安门广场,造型逐渐凸显立体感、层次感。
自2012年以来,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以“大花篮”为主基调,历经花篮、花果篮、“五谷丰登”大花篮、蔬果花篮等多重形式,层层递进、年年创新,折射新时代中国阔步新征程、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图景。
“所有花坛连在一起,便是一串脚印。”担任国庆花坛总设计师20余年的蓝海浪感慨,花坛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飞速发展的“剪影”。
从花坛 看时代变迁
从抽象的时间里剥离出具象的表达,时代的变迁一目了然。
技术新了。“打造花坛,科技同样是第一生产力。”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先哲说,实现从平面到立体,要突破花卉抗性、灌溉技术方面的关键难题。随着我国科研实力持续提升,穴盆苗栽植、无土栽培等技术日臻成熟,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得以催生灵动精美的花坛。当年靠人工浇水养护,现在已实现自动化节水灌溉,且花坛材料实现了可循环利用。
色彩多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回忆,初期国庆花坛所用花卉只有孔雀草、串红、鸡冠子“老三样”。今年仅在长安街沿线花坛首次亮相的植物新品种就有75个。如今,常用于国庆花坛制作的植物品种已达百余种,实现“品种自由”“花色自由”“细微造型自由”。“花坛的色彩犹如我们衣服的颜色,由原先的单调单一变成现在的五彩缤纷,这也象征着我们生活得多姿多彩。”
题材广了。梳理历年国庆花坛设计元素发现,其内容表达不断丰富。从中国龙、长江和长城、北京奥运会会徽、祥云和中国结等意象,到今年的嫦娥六号、无人送货车、花园城市、登山骑行的健儿、禾下乘凉的农民、劈波斩浪的货轮等,悉数讲述着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几年国庆花坛的设计灵感一抓一大把。”蓝海浪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