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6版:国内
->
开学第一课 大国工匠对话“未来工匠”
河南
开学第一课 大国工匠对话“未来工匠”
![]() |
9月20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第一课课堂上,河南省首位荣获“大国工匠”称号的炼钢工人杨金安,用心倾听台下职校生们的问题。
“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十大金牌工人”、“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电炉班班长杨金安,凭借扎根炼钢一线30多年的执着和高超的技艺,为人们所熟知。
杨金安有句“名言”:“炼钢可不是个粗活,里面藏着太多学问,比绣花还考验人的细致和耐性。”不同类型的钢,关键就在于控制钢水中各类元素的配比,冶炼过程中多次进行碳含量和钢水温度检测。取一勺钢水泼在地上,肉眼就能判断其碳含量和钢水温度,杨金安依靠这招绝活儿,为公司大大降低了能耗,一年能节约上百万元的电费。
面对台下一张张充满渴求的年轻脸庞,杨金安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工匠精神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后爬起来的过程中产生的,就是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过程中产生的。即使现在,他依然保留怀揣笔记本的习惯,把操作方法记录下来,揣摩、分析,直到总结出规律。这样的笔记本,他已经攒了60多本。
“找到了兴趣,就找到了成就感。”这么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炼出一系列“高精尖”钢种,成功应用在神舟系列飞船、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作为一名一流的产业技术工人,他的观点其实很朴素——他认为,小到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大到国家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都需要绝活儿,都离不了手工艺人的精细打磨。
杨金安曾用“倾尽一腔心血,练就钢铁匠心”来描述自己,“让自己百炼成钢,为国家炼出世界上最好的钢,用这两块好钢,为国家作出贡献”。
“炼好人生两块钢,这是一名工匠该有的样子。”他反复强调,赢得台下一片掌声。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