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公费定向生违约被官方通报
代价不仅仅是退还培养经费,赔偿违约金
![]() |
近日,广东四地教育局通报违约的定向培养学生名单。
河源市龙川县
9月11日,龙川县教育局发布《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 教师龙川县违约名单》,对不履行服务期限约定的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龙川定向) 名单予以公布。(见表一)
湛江市雷州市
9月5日,雷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罗××等2名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违约情况的通报》,通报称:
罗××、廖××等2名公费定向培养对象与雷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培养协议书,协议约定毕业后须在雷州市范围内学校任教不少于6年。罗××、廖××于2022年毕业在雷州市服务满2年后因个人原因不再继续履约。(见表二)
肇庆市德庆县
9月4日,德庆县教育局发布《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 (定向肇庆德庆) 违约人员名单》,对不履行服务期约定的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定向肇庆德庆) 名单予以公布。(见表三)
潮州市潮安区
8月6日,潮州市潮安区教育局发布 《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 (潮安定向) 违约名单公布》,公布不履行服务期限约定的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 (潮安定向) 违约名单。(见表四)
公费定向培养对象可免缴学费住宿费等
2020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
《实施办法》 指出,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从教、限期服务”的原则,每年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 (全科) 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为高中阶段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学历层次教师。
公费定向培养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按照本专科学历层次每生每年2万元、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每生每年3万元的标准安排给各培养院校。由各培养院校负责统筹管理和使用,专项用于公费定向培养对象在培养院校基本修业期内免除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教材资料费和实习实践费以及发放生活补助费等,其中生活补助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按照一年10个月按月发放。
同时,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自愿与培养院校、培养计划来源地县级政府签订三方公费定向培养协议书,承诺在校学习不转学、不转专业,且保证毕业后服从计划来源地安排,到定向范围学校(含村小、教学点) 任教不少于6年。在规定服务期内,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不得以升学、调动为由不履行限期服务约定。
2024年,广东教师专项招生院校有10所,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
违约行为将被记入人事档案和社会信用体系
《实施办法》 中明确,对服务期内未能履行协议规定的,各地负责按照规定追缴公费定向培养对象退还所享受的培养经费,并按照培养经费总额的30%收缴其违约金,超过1个月缴纳时限的须每天按照应缴交费用1‰的比例加收其逾期付款违约金,其违约行为应记入人事档案和社会信用体系,并予以公布。
各地收缴的违约退缴资金按照“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原则,专项用于支持和补助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人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论
公费生违约非个例履约管理亟待加强
魏子一(重庆大学)
公费生违约现象近来屡见不鲜,根据媒体报道,不限于广东,其他省市也普遍存在公费生违约的现象。
为何公费生违约现象频发?不排除个别学生在签订培养协议时,对专业、学校了解不清晰或考虑不周全,导致毕业后由于兴趣偏好、职业规划等原因不得不违约。诚然,个例可以被允许和包容,但当个例演变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时,就要反思违约现象频发背后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从公费师范生享有的权利来看,一是享有录取优惠。公费师范生的录取标准不同,有些考生若不通过其单列计划的招生方式,很难被意向高校录取。二是享有扶持奖励。以广东省为例,公费师范生在校修业期间不仅免除学费、住宿费、教材资料费和实习实践费等,而且按照每人每学年8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从公费师范生需要履行的义务来看,服从计划来源地安排到定向范围学校任教,存在时间顺序上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公费师范生提前享受的权益是对未来义务的“透支”。加之不高的违约成本,大多是赔偿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这为部分投机者提供了钻空子、占红利的机会。
此次的违约处罚,将违约记录材料归入人事档案,意味着违约者将承担更严重的后果,相信能够对抱有投机心理的人起到警示作用。
设立公费师范生,是为了将优秀人才引入乡村、县城等不发达地区,提升当地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缩小地区间义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然而,频频出现的违约者及其违约行为,严重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效。违约者享受了公费师范生应有的权益,却在需要履行义务时缺位,甚至挤占了真正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人应当获得的名额。因此,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有必要加强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方面,在落实激励机制和待遇保障的同时,应以适当的违约成本防止已签订协议者随意违约,提醒未签订契约者谨慎选择,从而提高公费师范生的名额匹配度。另一方面,当加强有关公费师范生的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使其明确权利与义务的一体两面。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