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贵州各地科普活动精彩纷呈
好看又好玩 孩子们大开眼界
![]() |
哇,这悬浮的地球让人大开眼界。梁文 摄 (贵州图片库发) |
![]() |
学生对实验装置很感兴趣。梁文 摄 (贵州图片库发) |
![]() |
星箭1号即将发射。 |
![]() |
工作人员给小朋友们讲授林草科普知识。 |
![]() |
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用望远镜观鸟。 |
![]() |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外打卡的市民。 |
![]() |
跟着科学家做实验。 |
![]() |
学生实操扫描电子显微镜。 |
![]() |
月球与行星公益科普大讲堂活动。 |
每年9月的第三个公休日是我国法定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普日自2003年设立以来,已连续走过21个年头,成为国家科技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全国科普日不仅是一个集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盛会,更是一个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培育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科学氛围的契机。
今年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从9月15日到25日,围绕这一年度主题,贵州各地的科普日相关活动集中开展。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变得很多样,孩子们学习科学的途径也更丰富,而有专业科普工作者的指导,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心中的科技火种定会更加闪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连日来,黄平县大力推进科普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科普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驶入乡村学校,为孩子们带去了科学的知识与乐趣。
活动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生动而有趣的现场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得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及其应用。
在不少乡镇学校,许多孩子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机器狗、机器人以及3D打印机等科技产品。他们参与科学实践的积极性高涨,观看科普展览时热情洋溢,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本报记者 徐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航天科技
近日,荔旅集团携手贵州中青星箭到荔波县消防大队研学基地联合开展“探索航天科技,点亮‘我的航天梦’”主题系列科普活动,邀请了荔波县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等小学师生参加。
本次科普活动通过“航天发展史”科普展、“航天少年火箭探秘寻梦之旅”科普研学课、“火箭发射”科普体验等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生们揭开了航空世界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们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式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奥秘与魅力。
“火箭拼装发射”环节是本次活动中最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部分。学生们分成5个小组,在科普老师的辅导下开始火箭模型制作,设计、组装、检查,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不多时几枚星箭1号火箭模型制作成功。随着指挥长的“发射”指令,一枚枚火箭模型承载孩子们的航天梦冲向天空。
通讯员 刘芳 柏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林草保护湿地
9月18日至25日,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联合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科普日系列主题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示林草科普的迷人魅力。
本次科普活动分为林草科技成果展和科普教育基地大开放两个部分。
公园还开展了 《月光下的虫虫》《大树脸谱》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林中飞羽》 等6堂林草科普系列自然活动。课程内容从微观到宏观、从植物到动物、从白天到夜晚,激发小朋友们对湿地保护的兴趣和热情,鼓励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共同营造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王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地灾防治
9月21日,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主办,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承办的“遇见山海贵州,共筑减灾防线”地灾防治科普行动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举行。
此次活动不仅延续对高阶前沿科普内容的关注,更加入了地方特色科普知识的传播,强调对贵州地质灾害科普,矿物化学、气象预警、古生物化石等领域的科普教育。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以“遇见山海贵州”为主题的手绘贵州地质地图文创品宣传,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科普长廊、趣味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来源:贵州地灾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科普送大餐
9月23日至24日,贵阳市乌当区偏远乡村青少年素质提升工程暨贵阳市科协重点科普项目走进乌当区下坝九年制学校、新堡民族小学、偏坡小学、黄连民族小学等4所学校,为2400余名师生送去科普套餐。
活动中,贵州省地矿实验室和省地质科技园两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贵阳市科协、乌当区科协带领地质科普志愿者30余人,走进校园,分别为师生带去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游园、科普实验互动、科普讲座、全民素质科普知识有奖答题等内容丰富的科普套餐,向广大师生科普岩石的形成、水资源与健康饮水、地质灾害避险方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地学知识。
在矿物标本展示区,学生们认识了贵州部分特色矿物,包括罗甸玉、锰矿、磷矿、铝土矿等,并在讲解员带领下,学会观看岩石、矿物标本;
在科普互动课上,科普讲解员为同学们带来健康饮水、防灾减灾、珠宝科普、酸和碱等科学知识。
本报记者 潘国虎 通讯员 贾双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纳米世界
近日,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以“探索未来科技,点亮青春梦想”为主题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特别邀请贵阳市南明区幸福学校的学生参与。
活动当天,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工作人员向同学揭开了锂离子电池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新能源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原子力显微镜以其超高的分辨率,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像是一双透视眼,让学生们得以窥见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飞秒激光器以其极短脉冲的特性,展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奇妙瞬间;而超级计算机,则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着复杂科研问题的求解……在这里,学生们亲眼见证了科技的力量与魅力。
本报记者 何登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秘月球与行星
9月22日,贵阳国家高新区2024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秋季系列活动之月球与行星公益科普大讲堂活动在贵州科学城开讲。
活动以“手绘月球”和“月球探秘:月壤记录的大事件”为主题,分别举办两场科普大讲堂。活动基于科普报告中的知识,设置了显微镜观察模拟月壤、月壤寻宝等科学实验环节,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青少年及公众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当天上午,在“手绘月球”主题科普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张敬宜介绍月球小知识、月球的诞生与成长、月球的样貌,以及如何通过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绘制月球高清地质图。
当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程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使用责任人莫冰以“月球探秘:月壤记录的大事件”为主题,讲解了月球样品的采集历史,科学家是如何研究样品又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本报记者 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