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瑞:为山区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 |
给孩子们送花,希望他们一举夺魁。 |
![]() |
本报记者 郑青
在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有这样一位化学老师,他叫孙泽瑞。1991年,他从遵义道真自治县来到从江县一中,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三十余载,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倾洒在山区教育的田野之中。
逆旅山区
播撒希望的种子
1991年夏天,当多数同龄人都在追逐城市的机遇时,孙泽瑞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分配到从江县工作。那时的从江县,教育资源极度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孙泽瑞没有丝毫犹豫,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踏入了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
初到从江县一中,简陋的教学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孙泽瑞始料未及。教学硬件设施落后,学生基础薄弱,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些不利因素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然而,孙泽瑞没有退缩,他积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他注重引导,通过巧妙的提问和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们逐渐找回学习的乐趣。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基础教学,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知识短板,耐心地进行辅导,用爱心陪伴着每一位学生成长。
在孙泽瑞的努力下,许多原本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重新找回了方向。像蒙丰盛、王绍菊、梁龙杰等学生,他们曾经在学习上迷茫,甚至想要放弃,孙泽瑞通过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惑,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孙泽瑞的鼓励和帮助下,这些学生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助学扶困
为山区学子撑起梦想之伞
在教学工作之余,孙泽瑞还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他清楚地知道,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但往往也是他们难以触及的梦想。于是,他从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用来资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007届学生欧春竹就是孙泽瑞爱心资助的受益者之一。欧春竹回忆道:“高中是我最艰难的时候,几次差点辍学。孙老师的资助让我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孙泽瑞的资助下,最终,欧春竹以从江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毕业后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孙泽瑞的资助不仅仅改变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命运,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善良和感恩的种子。一些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后,主动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孙泽瑞看到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资助贫困学生的决心。
匠心施教
在三尺讲台雕琢教育梦想
作为一名教师,孙泽瑞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他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孙泽瑞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孙泽瑞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他深知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他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学科实验,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个人成长方面,孙泽瑞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在教育一线的三十多年里,他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进步。他指导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化学学科统考成绩在州级联考中也名列前茅。他还指导青年教师在州县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任命为化学学科带头人,主持“从江一中高中化学工作室”工作。
孙泽瑞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他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为山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同时,作为县棋协主席和学校棋艺社团负责人,他多次自费组织从江县中小学生象棋、围棋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如今,孙泽瑞已年近花甲,但依旧精神矍铄、激情满怀。谈及未来规划,他表示会坚守在教学一线岗位直至退休。他期盼,余生能继续为山区教育贡献力量和智慧,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实现梦想和追求,更渴望见证从江县乃至整个山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