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说》走进贵阳九中
传承科学家精神 点亮地质之光
![]() |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学生在观看直播。 |
本报记者 袁航
9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科普中国说》暨2024年贵州科学开学第一课在贵阳市第九中学开讲。本次活动以“传承科学家精神 点亮地质之光”为主题,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贵州科技馆、贵州中科天文教育与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
活动现场,贵州省地矿局研究员周琦以《踏遍青山寻突破》 为题,分享自己四十余年为我国寻找锰矿的奋斗历程,让现场学生深切感受找矿科研工作的不易与重要。
周琦认为:“科研人员就是要能够‘坐冷板凳’,要能够长期在一个领域坚持不懈,不忘为国家找矿的初心使命。”如今,贵州的锰矿资源不但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锰矿资源的安全保障。
北京大学教授江大勇以《劫难之余,向海而生》 为题,介绍了古生物学源远流长的知识体系,历经38亿年的历史演变……深入浅出的科普讲座蕴含着生命哲学的道理,看似离我们十分遥远,却又切实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贵州是古生物王国,有三叶虫,有龙,还有寒武纪地层‘金钉子’,这里产出的精美化石是研究生命演化及其与环境气候协同演变的重要材料。这些特色地质遗迹资源不仅构成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篇章。”江大勇说。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肖时珍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前世今生》 为题,分享了世界遗产与喀斯特的相关知识,并生动讲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发育特征与演化故事。她呼吁大家共同守护包括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内的世界遗产,守护生态文明的血脉与根基。
“之前听说过世界遗产,但没有机会深入了解,专家的讲解让我对祖国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有了更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学生王汝晨说。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长城新城校区学生何昊屿表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世界自然遗产、古生物化石,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激发了我探索地质奥秘的兴趣。”
“尊重自然,合力守护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贵州省余庆县敖溪中学学生朱恒延说。
贵州省纳雍县第五中学学生宋严俊杰表示,专家们不负韶华不改初心探索研究,一心为国作贡献,是吾辈中学生心中最可爱的人。
据悉,此次 《科普中国说》暨2024年贵州科学开学第一课除了线下开展外,还通过科普中国、贵州科协、科普贵州公众号等平台同步直播,不仅是一场传播科学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传承科学家精神、点亮地质之光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