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天使”蔡丽雯金牌之路从此起步
她的母校用“赏识教育”让103名特殊孩子考上大学
![]() |
蔡丽雯 |
![]() |
和班主任杨春霞老师合影。 |
![]() |
回学校和全体师生分享喜悦。 |
![]() |
蔡丽雯口述,妈妈帮忙编辑内容。 |
![]() |
刘中朝老师和孩子们。 |
![]() |
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全景。 |
![]() |
![]() |
本报记者 廖尚海
19年前,蔡丽雯进入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首届盲生班的一员。
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游泳,学校的“赏识”教育,让蔡丽雯的特长得到绽放,从此迈出了残奥会夺金之路的第一步。
19年后,蔡丽雯再次回到学校,此时,她已经是2024年巴黎残奥会女子S11级100米仰泳冠军。在和师弟师妹们的分享交流中,她分享着自己如何克服训练困难,如何带病参赛,靠拼搏登上冠军领奖台的故事。
实际上,在巴黎残奥会之前,蔡丽雯在东京残奥会等多项大赛中,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屡创佳绩。
在巴黎残奥会开幕前3个月,一部名为《泳者之心》的电影上演,主人公的原型是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泳者特鲁迪·埃德尔。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让人难忘:“我已努力至此,不妨一鼓作气完成挑战。”
蔡丽雯的人生,正应台词。一个从小失明的柔弱女孩,在泳池中一次次华丽转身,最后,成为了“追光天使”。
冠军回校分享喜悦
9月12日中午12点30分,记者按照约定,来到遵义市红花岗区一处小区街道上等待蔡妈妈到来。
“你好!”不一会,蔡丽雯妈妈从一处地下停车场走出。她告诉记者,蔡丽雯一大早就起来了,忙着接各种电话和各种微信信息。
当然,蔡丽雯当天最重要的行程是回到她就读的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向老师和孩子们分享她本次奥运夺冠的喜悦。
“每次回来都很忙,没待几天又要走。”蔡妈妈的言语充满着对蔡丽雯的疼爱。
蔡丽雯确实很忙,记者和蔡妈妈回到家后,蔡丽雯穿着一身中国游泳队的红色队服走了出来,坐在沙发上。
没聊一会,妈妈拿着手机过来,说是有些资料需要发送。蔡丽雯靠到妈妈肩膀旁口述,妈妈编辑好后发出。
这个顽强独立的女孩,这些活在回家前自己完全能独立完成,而此时此刻妈妈就是她的眼,让她体会着被宠爱的感觉。
当天的活动并非蔡丽雯第一次回校,踏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后,她曾好几次去过学校。记者在路上问蔡丽雯,“准备给孩子们说什么?”
“就是聊聊。”蔡丽雯说,她想随心所欲地和大家聊聊,不对着稿子,说什么都可以。
2005年,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招收了遵义市首届盲生。蔡丽雯普通话非常标准,开朗的性格和可爱的长相让她一入学就很受老师和同学们喜爱。
19年后她再次回到学校,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哎,雯雯……”刚下车不久,在学校办公楼的楼道里,蔡丽雯的班主任杨春霞老师是她们见到的第一个人。
即便前一天杨春霞老师才随队到贵阳把蔡丽雯接回家,可一见面杨老师立刻伸出手牵着她,那种喜爱可能就叫做“爱不释手”。
15时20分许,活动即将开始。学校的会议室里,全校老师带着200名孩子坐在下面,这些孩子有的只有七八岁,才上小学,有的人高马大,已上了高中。一看到蔡丽雯走进会议室,孩子们瞬间闹腾起来,唧唧喳喳像鸟儿一般时不时看看LED屏上展示的照片,时不时看看蔡丽雯本人。几个孩子一边站起来,一边用手语“说”着什么。很遗憾,记者不懂手语,但孩子竖了一个大拇指表达的一定是:“蔡丽雯姐姐真厉害!”
15时30分,活动正式开始,校长余贞文主持。
按照流程,第一部分的活动是播放蔡丽雯在巴黎残奥会夺冠后上台领奖的视频,之前有些吵闹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
老师和孩子们屏息凝神,盯着大屏幕上的画面,当蔡丽雯站到领奖台上,随着现场奏响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原本已经安静的会场再次沸腾起来,会议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想问下,当时颁奖嘉宾上来和你说什么,你听懂没?”视频播放结束,余贞文校长的一个现场提问让老师和同学们笑得前仰后翻。
后来,蔡丽雯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如何克服发烧参加比赛,如何克服训练中的困难。蔡丽雯的话很简单,说的都是训练和比赛的事,就像唠家常,大家却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交流分享,记者在现场从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感受到,它更像一场庆祝的仪式,庆祝蔡丽雯夺冠,庆祝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办学上取得的成果,或者叫做骄傲。
给孩子们不同的引导和鼓励
采访当天,记者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走到学校体育场时,七八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上体育课。
“向右转……向前看……”孩子们整齐列队,刘中朝老师一面下着口令,一面用手语引导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刘中朝老师告诉记者,当天上课的孩子都是语言听觉障碍学生,主要是进行腰腹力量的锻炼和养成。上课时除了口令和手语外,更多的是示范,从课堂上了解孩子的特长,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
刘中朝老师的描述是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工作日常,每一个孩子,需要不同的引导教育和鼓励。
杨春霞老师是蔡丽雯在读时的班主任,按照她的说法,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杨春霞清晰记得,19年前蔡丽雯进入学校时班里有13个同学,直到今天每个同学的名字和状况她都能脱口而出。
有一个孩子,叫谢松廷,一提起这个名字,杨春霞脸上洋溢着同样的骄傲。
谢松廷,现就职于国际大品牌通讯公司,是公司的一名数据标注师,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训练大模型、机器学习和数据标注工作。
谢松廷记得,自己是一名插班生,大概是三年级时进入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或许是男孩子对电子产品就有天生的兴趣,他对计算机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说想学计算机。”杨春霞老师在入学后就做了调查,对此也有些了解。鉴于自己并非是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除了学校的计算机课外,杨春霞找到了自己的爱人,自己学了以后单独给谢松廷上课,甚至还拉着爱人亲自去给这个孩子讲解。
“那时候还是XP系统。”谢松廷告诉记者,起初对计算机没有什么概念。因为视觉障碍,他只能用手触摸计算机,大概知道计算机是什么样,怎么开关机。
失明的孩子学习计算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软件都是需要用固定的快捷键打开,尤其困难的是浏览器的使用,因为浏览器的界面都不同,打开之后如何选取,如何操作这种常人最简单的操作对于谢松廷而言都举步维艰。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初中时,谢松廷通过老师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刻苦,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
此时,发生的一件事让谢松廷信心倍增。
那时候,杨春霞有一台电脑突然间蓝屏,她叫爱人帮忙检查。爱人告诉她,这台电脑无法维修。
谢松廷知道这事后,找到杨春霞并主动提出维修的想法。杨春霞心想,反正都是坏了的电脑,就让孩子去琢磨呗。
“老师,还你一台新的电脑。”让杨春霞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谢松廷抬着电脑来到办公室。
杨春霞用手一按电脑开关电源,一台被爱人宣判“死刑”的电脑居然完好如初。这件事对杨春霞触动非常大,而对谢松廷的鼓励更大。
在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了初中学业后,谢松廷到重庆继续上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2021年6月毕业后,由于过硬的专业水准,进入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库比蒂诺硅谷的跨国科技公司工作。
谢松廷告诉记者,杨春霞经常谦虚地把自己形容成一名“水老师”,什么都不会,学生要学什么,她都是现学现教。但同学们都非常感激她,正是她把全班13个孩子一一送上大学,融入社会。如果不是在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时,学校和杨春霞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自己就不会走到现在。
赏识教育让特殊孩子绽放光芒
余贞文校长介绍,这么多年来很多特殊的孩子经过在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后走向更高学府,走向更宽广的平台,这是老师们最开心的事。
2017年蔡丽雯通过单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并已于2020年顺利毕业。她的同班同学中,当中有的已进入跨国公司工作,有的办起了小企业,还有的是专业钢琴调音师等。这些孩子都是学校的骄傲,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肯定。
谈话间,余贞文校长很是感慨,感慨蔡丽雯和孩子们的优秀,更感慨老师们辛勤的付出。
余贞文校长告诉记者,办学26年来,学校以“赏识教育”为教育思想,赏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鼓励孩子相信生命的奇迹,教会孩子感恩、会生活、会共处、会学习、会创新,让多数孩子能就业、让部分孩子上大学、让少数成为人才。
据了解,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16年开始至今,共计103名孩子考上大学,其中本科37人,大专66人,连续多年高考升学率100%。当中有像蔡丽雯这样的奥运冠军,还有同学被选派到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学习。
除此之外,其他很多毕业的孩子都顺利就业,用自己在学校习得的一技之长开始工作发展。这得益于学校在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重视,为了让孩子更好就业,学校采用了“走班制”教学方式,开设了园艺、泥塑、理发、推拿、调咖、酒等课程;同时开设了舞蹈、钢琴、吉它等体艺课程,让孩子在离开学校后,顺利融入社会,开启他们的人生。
采访最后,余贞文校长告诉记者,感谢每一位学校老师对孩子的付出,感谢每一个孩子勤恳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特教工作者,他和同事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让这些特殊孩子都闪耀出他们应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