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老师蒙着眼睛给视障孩子们备课
![]() |
栗欧老师蒙着眼睛备课。 |
可爱的兔子月饼、逼真的三星堆文物、美丽的玉兰花……你能想象吗,这些艺术作品竟出自一群视障孩子的手。
孙墨吟、魏凡、栗欧是北京市盲人学校的美术老师,她们帮助视障孩子们领略到艺术的美,也找到了生活的自信。
一次睁眼,一次闭眼,他们每次备课都会重复两遍。作为一名盲校美工老师,孙墨吟老师说,为了探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盲童,每一次课程都要经过两遍备课,第一遍睁开眼观察制作主体制作教具、写教案,第二遍她们会闭上双眼进入孩子们的世界。
“我们学着从盲童的视角去‘观察’这节课,然后研究一下这次使用的方法是不是最适合这些学生的”,在美工课堂中形状和比例,对于全盲的同学是个难题,孩子们很难把握这些概念。魏凡老师介绍,有时他们会把自己关注的部分处理得非常突出,大的会变成小的小的做得很大,因此,老师会带领孩子先“观察”教具再讲解造型。
通过触、闻、听等多感官去认知物体了解形状、色彩、比例关系等,孩子们的心中逐渐有了立体的花朵形象,于是,这些美丽的作品就出现在盲校的课堂当中。孙墨吟老师说孩子们在感受和塑造作品过程中非常自信、满足而且特别快乐。
“他们享受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我们不是单纯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能自己面对困难”。
有时,盲校美工老师也会遇到一些质疑和反对,比如用穿珠制作一朵花的课程,栗欧老师说,对于明眼人穿珠都很有难度更不用说还要让孩子们用剪刀等有一定危险的工具。
“但这一切都比不过孩子们内心的喜爱,特别是他们完成一件作品后散发出的那种成就感”。
栗欧老师介绍,通过学习不仅能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日常工具,还能让他们在将来掌握一技之长。“我们不是单纯地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能自己面对困难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
从迷茫到自信,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创作,在一次次失败和探索中,孩子们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在盲校的课堂中绽放出光彩。
如今,三位老师参与编写的美工教材即将正式出版,作为我国首部盲校美工教材全国发行,期待更多视障孩子,能够享受到艺术之美。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