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3版:光荣榜 -> 贵州省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贵州省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一、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4个)

    1.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学校建校以来,几代教职工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形成“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学校传统,孕育了“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的教师精神,在党建引领、特色办学、质量提升、学生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曾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教育系统第二批“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中国三线建设校园文化传承基地,全市教育先进集体,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层次) 一等奖等荣誉。

    2.台江县民族中学

    学校在中央、省委、州委三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东西部协作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始终坚守“爱与责任”的教学理念,持续深化“三学三研五环”教学模式改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以赛促教”的双轨并行方式,铸造优良教师素养。践行“五养”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道德教养、文化学养、体育素养、艺术涵养及劳动修养的均衡发展。铸造县域普通高中优质教育品牌。自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以来,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攀升、高位发展。连续三年获得黔东南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曾荣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文明校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省校园文化先进集体、省人才基地等荣誉称号。

    3.兴义市红星路小学万峰林校区学校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安置点脱贫户子女成长成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吸引力,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在安置点接受优质教育,解除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为边远山区教育高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贵州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

    4.安顺市实验学校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党的建设凝心铸魂,抓文化建设凝神聚气,抓专业发展强化师资,抓五育融合培育新人,抓教学改革提升质量, 推动学校健康发展,培养求真、向善、尚美的学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5.贵州大学农学院

    学院以党建为引领,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支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有专任教师140人,国家级人才5人,教授6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个。聚焦国家粮油安全和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党建+专家小院”“科技小院”“博士村长”“十百千”等,持续为“三农”战线输送了1.8万余名优秀人才,涌现出“潘核桃”“张蔬菜”“龙猕猴桃”等先进模范;近五年带动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年均超50亿元,大力助推贵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曾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6.贵州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幼儿园本着“栖自然之灵,培生命之根,筑社会之基”的办园宗旨,秉承“让孩子在这里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的办园理念和“自然蕴三生,五味润童心”的办园特色,形成“存真蕴美,敬业乐群”的园风园貌。以党建业务双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幼儿获得“尊重生命、学会生活、蓬勃生长”的幸福源泉。先后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文明单位”“贵州省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被中外教育专家誉为“一所能激励孩子生命灵动的学校”。

    7.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

    学校立足贵州,服务交通,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推动发展,培养的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作为贵州县县通高速的主力军,为贵州实现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重大跨越贡献了力量。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出色的发展成绩被省教育厅誉为贵州职业教育十年跨越发展的缩影,并得到教育部、人社部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先后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8.贵州省实验中学

    学校秉承“立时代公民,担国家责任”核心理念,致力于“立担教育”实践探索,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凝练“立担先锋”党建品牌。致力现代化治理,形成“多元治理,扁平管理,协同育人”管理特色。探索立担课堂,构建“三立六有”课堂评价体系。建立“三向六径”教师成长机制,以“七环节”特色教研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五课德育”,构建“润、践、宣、束、范”五课德育体系。发挥示范引领,彰显“立担筑基,科创助梦”特色,开展科创教育,实施科创帮扶,成效显著。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贵州省校本研修示范校、贵州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9.息烽县云环小学

    学校以“厚道做人、精明做事”为校训,坚持“阅读点亮人生、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传承“忠诚踏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云环精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激发办学活力,突出立德树人,注重“五育并举”,彰显“银杏昭风采,云环亮童心”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十佳乡村学校少年宫”“交通安全文明学校”“语言文字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10.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

    学院紧紧围绕现代山地农业主导产业需求办学,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以建设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焕楠为代表的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涌现出以顾昌华为代表的一批“手上有茧、脚上有泥、心中有民”的优秀教师,为武陵山区生态农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培育国家级名师、技能大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各1人。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荣誉。

    11.榕江县第二中学

    学校坚持“感恩、勤奋、有为”的办学理念,以“恩”育人,以“文”化人,牢树“无体育、不教育,无足球、不榕江”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足球为主的艺体教育,开展班超足球赛。校学生女足自2022年来连续三年获县青少年足球赛初中组冠军,连续两年获黔东南州青少年足球赛初中组亚军。2009 年以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多年列黔东南州前列,六次被评为黔东南州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三次被评为黔东南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近三年先后评为黔东南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黔东南州义务教育先进学校。

    12.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君子教育”办学特色和“让每个人看到希望”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了“思辨课堂”教学体系、“润心德育”体系、“校园大思政”课程体系,蝉联红花岗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二十 余年,在各项体艺活动中荣获省区市级奖项百余人次。曾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13.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四小学

    学校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寄宿制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育人为先,质量为本,生生成才,人人出彩,创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以“非遗坚定文化自信,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为路径,推动课程生本化、课堂生命化、德育生活化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被评为贵州省绿色学校;2023年被评为贵州省级劳动示范校、安顺市“走好群众路线”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被教育部列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被教育厅评为贵州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近两年,立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6项,教师学生获国家、省、市、县奖600余人次。

    14.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机关幼儿园

    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在自身不断壮大开办4所分园的同时,采用集团化办园模式管理6所县 (乡) 级幼儿园,目前2所为省级、4所为州级示范。为提高当地学前教育质量,幼儿园积极投入到当地教研指导责任区、省州级示范幼儿园创建、一对一精准帮扶、普及普惠县创建指导等各项工作中,通过送培送教、入园指导、换岗研修、互动教研等方式,为黔南州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幼儿园先后获得全国首批营养与健康示范幼儿园、贵州省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