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中国古代也有“教师节”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学生给老师的教师节礼物肉干。

束脩六礼。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教师节? 古代又是如何过教师节的呢?

    遇见教师,皇帝都要低头一拜

    中国历史上,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尊重的,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连皇帝都要低头拜上一拜。

    而且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不论是做到太子老师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还是普通的夫子、教谕,在古代的社会地位都非常高。

    古代讲究:天地君亲师。这个顺序可是极为讲究的,这一顺序体现出中国老百姓的敬天法地、忠君爱国、孝亲顺长、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这五个字可以说是在封建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以及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由于儒家的垄断地位,这一理念几千年来都未改变,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在日常生活言行中贯彻了这一理念,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和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各种典籍之中,都提到了尊师重道。

    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尚书》 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人们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立于同一牌位受人朝拜。《吕氏春秋·尊师》 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教师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也有“教师节”

    在我国古代也有“教师节”,那就是大教育家孔子的生日——农历八月二十七。

    汉晋时期,学校体制已十分完善,祭拜孔子非常盛行。

    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在 《与陈乾初论学书》 中提到,汉晋之时的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也就是在孔子诞辰这一天,皇帝要亲率文武百官到孔庙祭拜,还要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布席函丈 (教师) 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作为古代的教师节,祭孔大典被称作“国之大典”。

    公元739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不仅皇帝要在国都祭拜,各州、府、县都要举行仪式祭拜。典礼神圣而隆重,结束之后,还要奖励各地的一些优秀教师。

    明清时期,祭孔大典已达到帝王规格,规模异常盛大。

    清代乾隆帝不仅在北京孔庙举行大典,还曾先后8次亲临山东曲阜拜谒孔子。同时,清政府还提高了各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工资,规定教育教学成绩优秀者,可在祭孔当天被授予八品官职。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虽没有明确出现“教师节”3个字,但孔子诞辰已经是事实上的教师节,祭孔大典也是名副其实的教师节庆典。

    “万世师表”孔子,弟子三千,其光辉思想传承华夏文明几千年,还远播国外。孔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大教育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如此伟大的教育家,堪称亿万炎黄子孙的骄傲。

    古代“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什么?

    古人对于老师的尊重,除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以老师的话为最高标准外,还要帮老师代劳各种琐事等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三节两寿”。

    三节指的是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指的是老师生日和孔子诞辰日。

    明代江西广昌周家鼎“以二丁外,诸生白首有不知先师诞辰者。乃率两庠子弟,即于八月二十七日举庆贺礼,岁以为常。”(魏方泰:《行年录》 )

    每年在三节两寿这五个节日里,学生必须要给老师加送束脩一月!

    束脩这是古代拜师礼仪的一种,《礼记·少仪》 中记载,当时的学生要拜师前要送给老师四壶酒、十条干肉、一只狗。

    “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到了后来,学生在拜师典礼上要给老师束脩六礼,即:肉干、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等组合。

    再后来束脩变成了给老师学费的代称,清代小说 《官场现形记》 里就提到当时的学费一个月只有一两块大洋;

    “你既然有志学洋话,为什么不去拜一个先生,好好的学上两年? 一个月只消花上一两块洋钱的束脩。”

    等到了后来,巴金先生在 《春》 里面提到这个束脩已经涨价了,变成一个月八块钱:

    “人家每个月拿八块钱的束脩,教你们这样的学生,也不好意思。”

    可以说古代的老师们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加上儒生免赋税劳役,整个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老师给学生回礼“桂圆、芹菜”

    老师也需要人情往来,他们在收到学生礼物后,也要回礼。

    回些什么呢?

    根据《礼记·少仪》 中的记载,老师回赠的礼物一般是“桂圆、芹菜、大葱、红枣”,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再赠送本行业学艺做活时必需的工具。

    老师给学生回赠的这些礼物有何意义呢?

    桂圆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功德圆满”。在束脩之礼中,桂圆作为一种礼物,被用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老师给学生回赠桂圆,既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学生未来能够取得圆满成就的美好祝愿。

    红枣则寓意着“早早高中”,象征着学业有成和早日的成功。在古代,学生入学时,家长和学生会准备红枣作为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老师给学生回赠红枣,既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生未来能够早日成功的祝愿。

    这些礼物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古代文化中尊师重教精神的体现。通过这些礼物,老师向学生传达了对他们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老师回赠给学生礼物后,还会带领学生齐颂 《大学·首章》,象征着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