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贵州财经大学徐艺:

让传统税法课变得通俗有趣

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双师课堂”现场。

    本报记者 肖知潞

    “双师课堂”案例式教学、“模拟法庭”场景式教学、重点难点专题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场域交互……在贵州财经大学,创新的税法课程教学让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且富有趣味,深受学生们喜爱。

    凭借卓越的教学设计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徐艺带领的税法课程团队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新文科正高组一等奖。

    2020年,贵州财经大学税收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法课程作为税收学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何让这门传统的专业课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徐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税收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省级“金师”(教学名师)、税法省级“金课”负责人,徐艺带领着税法课程团队探索教学创新路径,打造C-SECI创新教学模型,通过潜移默化、外显表达、组合运用、内化升华四个教学阶段,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学生的“崇法笃行”的综合创新能力,形成内容学科融通、模式学习融通、场域交互支撑、评价交互激励特点的融通交互新型课程。

    课题来自实践中 成果写在大地上

    “如何通过税收大数据看看家乡的白酒产业经营得好不好? 白酒产业发展得怎样?”“家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红火的背后,有哪些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在每个暑期,贵州财经大学税收学本科专业的同学们忙着开展各式各样与税法课程相关的课题实践。“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些我们在课堂上跟同学们讲解的知识与理论,同学们通过实践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徐艺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引导和组织本科生从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了解贵州省酱香白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税收风险,加深了我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也激发了我要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对于暑期实践,同学们收获满满,有感而发,积极把实践的成果转化为课题论文、创新创业项目。在徐艺的指导下,同学们发表论文和案例,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

    像这样生动的实践教学在贵州财经大学税法课程的教学中屡见不鲜。课堂创新理论教学、“双师课堂”案例式教学、“模拟法庭”场景式教学、场馆参观沉浸式教学……徐艺带领着税法课程团队推进税法课程改革创新发展,让税法课程活起来、实起来,让税法学习变得有“知”又有“味”。

    在票据博物馆探寻一张张历史票据背后的故事是税法课程学习中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之一。

    2007年,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高校首家票据博物馆。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置有纸币、红色票据、债券、银行票据、股票、票证、贵州专题、契约文书、科研成果等九个展厅,共有各类票据百余种、万余件。

    将票据资源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贵州财经大学税法课程尝试教学改革,将税收制度发展历程的讲解由课堂改到票据博物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财税制度的演变。

    “模拟法庭”解锁爆款课程新体验

    探索课堂教学新形态,徐艺还定期邀请税务部门一线骨干专家,走进校园深入课堂,合力打造“双师课堂”。

    “近几年网络直播纳税问题频繁上热搜,直播带货这种新业态的发展情况如何?需要缴纳哪些税? 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发现涉税案件线索?”在贵阳市花溪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与同学们面对面的课堂上,同学们针对热点事件积极提问。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直播带货不是纳税的‘灰色地带’。”贵阳市花溪区税务局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以案释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质疑等方式,带领同学们关注社会、情系人民,牢固树立税收诚信和税收法治意识。

    除了专业、有趣、生动的“双师课堂”,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场景式教学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模拟法庭”场景式教学中,徐艺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从法官、控辩双方、证人等多角度聚焦涉税典型案件,通过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加深了对法律法规、税收业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们成长为税法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捍卫者。

    此外,徐艺还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课程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数字化应用新场景,由她牵头联合税收学、法学多个专业的骨干教师倾力打造的税法知识图谱、慕课等已经上线智慧树平台,全国近200家高校引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按图索骥”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学团队还自主开发运行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税务行政争议解决仿真模拟实验》,巧妙采用数字人、AI助教、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课程的个性化辅导和在线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