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3版:开学季 -> 开学了,孩子说“不想上学”咋办

开学了,孩子说“不想上学”咋办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资料图片

    临近暑期尾声,有家长说:“快开学了,感觉孩子有点焦虑,甚至还说不想上学。”

    孩子们从愉快的放假状态回到学习环境中,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状况。现在和您一起来聊聊,临近开学,如何调节孩子的心理状态。

    临近开学,孩子有“不想上学”的心理是正常的

    开学前,孩子“不想上学”的消极情绪,与平时我们常说的“厌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厌学,一般指的是孩子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它发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演化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长假过后,孩子们表现出的不愿返校的情绪,往往源于生活与学习环境的突然转变,让他们出现短暂的不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并非学生独有的情绪,一些教师在开学前也会经历心理压力的攀升,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面对开学产生焦虑感都是正常的。

    面对孩子对上学的焦虑情绪,理解和接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很多父母听到孩子不想上学,总是苦口婆心地灌输大道理:“所有小朋友都会上学,你现在不上学,你以后怎么办?”

    反复强调不上学的后果,会更加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假如你最近上班十分辛苦,回到家对家人说:“我不想上班了!”

    我猜,你也不愿意听到对方说:“你不上班怎么行,以后日子怎么过!”

    你更愿意听对方说:“是不是工作遇到什么难事了? 跟我说说。”

    孩子也一样,当他跟你抱怨:“我不想上学”,并不意味着孩子真的想放弃学业,他只是想让你了解他的心情,肯定他的感受。

    如果我们能够认同孩子的情绪并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的焦虑情绪就会得到很大缓解。

    开学前的准备越充分,越能有效减少焦虑

    孩子假期结束不愿去上学,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学业压力、不想与父母分离、生活节奏的变化、学校里的社交压力。

    家长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帮助孩子:

    关于学业压力

    开学前一周,一般是学生写暑假作业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往往也是爆发亲子冲突最多的时期,因为父母总是忍不住抱怨孩子荒废假期。

    其实,越是这种时刻,我们越是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学业上的难题,多鼓励、少批评。

    假期最后一周,父母有必要主动了解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孩子一起,把各科作业重新梳理一遍,按照重要程度排序,逐步完成。这样做就是为了增加孩子开学的信心,让孩子没有负担地开学。

    关于不想与父母分离

    分离焦虑并非仅见于年幼孩子,稍大一些的孩子同样可能因离开父母而产生不舍与焦虑。

    对父母的不舍、对家庭生活的留恋会让孩子抗拒开学,面对孩子的不安,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上学之后,并不会影响你对他的关注和陪伴,比如我们还有夜晚和周末的相处时间,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关于生活环境和节奏的变化

    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很规律的,提前和孩子做好准备,就能减少入学后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调整饮食习惯,回归一日三餐的规律饮食;提前执行孩子在学校期间的作息时间;适当增加运动,减少游戏的时间。

    做好这些准备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告别假期的懒散,在开学后生活作息无障碍衔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学期。

    关于人际交往

    孩子在学校要面对的,不是只有学习,还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有的孩子与同学之间经常争执,没有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不仅要给孩子进行情感疏导,也要适当提供一些社交方法和技能指导。

    比如平时有意识地增加社交活动、主动邀请小区同龄孩子来家里玩、鼓励孩子提前联系一下同学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用仪式感提高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做许多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准备开学第一天要穿的衣服;添置新的笔记本、笔盒、铅笔、橡皮擦等;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张精美的书皮;为孩子拍一张纪念照,祝贺孩子学习进入新的阶段……

    充满仪式感的准备,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增强孩子对开学的期待,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新学期,新起点,开学前充分准备,可以帮助孩子朝气蓬勃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专家支招

    科学应对“开学综合征”

    开学临近,一些学生出现紧张、焦虑、不安、难以入睡等症状……心理专家指出,这可能是“开学综合征”。学生们从暑假生活转入新学期的校园学习,身心需要过渡,其表现包括情绪不安、胃肠不适、作业拖延等。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调适,更好地迎接新学期。

    “改变学生的作息规律需要提前规划,循序渐进。”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门诊主任医师胡文静提醒,学生要提前调整好作息。家长们可以提前帮助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生活,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让学生的生物钟提前适应开学的节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提高孩子的目标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引导。”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丽萍提醒,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孩子出现作业拖延、懒惰等情况,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出现过情绪障碍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提前设想一下在学校可能面临哪些困难,积极找出应对措施,增强孩子的信心,更积极地面对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老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态。”赵丽萍建议,开学后,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开学压力。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同学、老师分享假期经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学期的生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