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众号也需“减负提质”
在整顿优化教育公众号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应履行管理职责,一方面做好对基层学校教育公众号管理者和运营者的培训指导工作,不断提升其新闻素养和管理运营水平。
前段时间,江苏省张家港多所学校微信公众号出现了一阵“关停潮”,舆论对此一片叫好。这说明很多人对学校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感。基层学校普遍存在公众号运营“数量多、质量低”“负担重、效果差”等问题。其实,这不是学校微信公众号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运营过程中管理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因此,学校微信公众号亟待整顿规范,“减负提质”。
新媒体时代,教育系统开设使用微信公众号是梳理工作、展示形象、沟通多方的一个良好窗口,也是家长和社会了解教育信息的一个便捷渠道。毕竟,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以公众号的形式推送学校教育发展与创新的内容,能便捷提升学校、家长与社会的交流效率。同时,对培养教师的宣传意识、宣传能力,在教育系统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宣传目标也有积极作用。
整顿学校微信公众号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学校应减少发布数量,提升宣传质量。
教育新闻是教育工作中的稀缺资源,教育事业主要是常规性的工作落实和延续,而创新性的改革与具有新闻价值的教育工作在数量上应该不多。
一些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要发布三五条信息。其实,学校内部工作并非所有信息有对外发布的必要,特别是其中一些信息对家长和老师没有多少价值,这样的发布频率也只是管理者想当然地认为“别的学校都发,我们也不能落下”。
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做到两点:一方面应依据新闻价值标准“筛选”教育工作中新近发生的事情,淘汰其中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不大的稿件,在源头上控制数量;另一方面,对教育新闻本身的文字表达和新闻图片进行精简和精选,在新闻容量和图片数量上“瘦身”。
运营管理者应不断提升新闻专业素养。
导致运营微信公众号成为教育负担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和运营者的新闻专业素养不高。浏览一些学校的公众号,会发现内容重复、逻辑不严谨、错别字、病句、表述不规范、词不达意,甚至泄露了师生隐私等现象不在少数。
这些问题说明,学校在选用公众号运营人员时,应更加注重其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这一重要职责。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学校在宣传人才方面存在短缺,公众号运营工作往往由一名或几名教师兼任。这种情况下,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更无法谈及传播力和影响力。
如何直接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
一是他们应有意识地学习新闻学的理论、技巧和方法,多研读一些经典的新闻作品,做到有理论、有作品储备。二是有目的地进行新闻写作训练,通过写作、投稿等实训快速提升他们的新闻素养。其中,向权威媒体投稿能否被采用是判断其写作水平的标志之一。
账号定位应契合教育发展与师生成长需求。
“聚民心、育新人”是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与教育任务在本质上相通。学校微信公众号异化为负担,原因就是不能满足师生及社会需求,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优化整顿学校微信公众号应契合教育发展需要,响应教师工作和学生成长的需求,赋能家校社共育合力,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内容选择上,应突出基层一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日常生活,突出重要时间节点等教育发展需要,选择师生喜爱、家长感兴趣的内容。看一所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是否充分发挥作用,只要看其发布信息的单条阅读量与关注量之间的比例就可以了。比例越大,公众号就越契合读者的需求;反之,亦然。
上级主管部门应做好标准约束与过程管理工作。
学校微信公众号管理与运营是教育有效管理的内容之一,反映了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成效,也是主管部门进行教育治理的抓手。
因此,在整顿优化教育公众号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应履行管理职责,一方面做好对基层学校教育公众号管理者和运营者的培训指导工作,不断提升其新闻素养和管理运营水平;另一方面,做好日常规范管理,通过“定标准”“抓督导”“推作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育微信公众号的过程管理和运营质量。
来源:山东教育报
作者:李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