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跨境电商创业项目
直播带货 黔货跨山出海
![]() |
学生在跨境直播间向网友展示贵州银饰。 |
本报记者 张恒新
热闹的直播间、琳琅满目的商品、成交量的不断刷新……8月20日,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位于二楼展厅直播间内忙碌不停,开播的第一天,各院校老师与学生们正积极布置直播间,为直播带货做足准备。
学院的积极投入与“一带一路”电商谷国际合作项目紧密相连。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先后已在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菲律宾建立了实体性合作载体,陆续开展了“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国—东盟数字技能邀请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论坛、中菲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跨山越海 让好货开辟市场
直播间内,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廖鑫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网友介绍贵州特产。
一条条弹幕让整个直播间热闹不已。直播间内的产品均为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创、非遗产品,更能看到正安的吉他、黄平的蜡染、平塘的牙舟陶。
正安县被誉为“中国吉他制造之乡”,每年正安所生产出的吉他可达数百万把,年产值近60亿元,得益于电商直播带货,其中大部分远销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直播展由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师生组建直播团队完成,通过利用电商平台,现场开展跨境电商英文直播实战。此外,直播环节包括产品展示、使用体验、游戏互动等环节,让直播内容更加丰富。”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诚介绍。
本次跨境电商直播展活动,在设计上紧贴“教育+产业”的主题,让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育人方面实地实践,以跨境电商直播,助力黔货出山、黔货出海。
目前,贵州正通过抓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完善直播配套设施,加大直播人才培养,全力推动直播基地遍地开花。
校企合作“链”出新方向
1场直播、36份订单、2000多元销售额……直播的第一天,学生席金坤通过跨境直播间,向菲律宾网友展示出各式各样的皮包,交出了首份直播成绩。
“直播间的主播卖力讲解,吸引网友关注并纷纷下单,这背后都离不开团队工作支持。”“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沈浩屹说。
据悉,该基地是由遵义师范学院与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成为全省高校首个黔货出海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
开幕式期间,遵义师范学院就已搭建了联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个国家的跨境直播间。让本校东南亚留学生和国内生组成的团队使用越南语、泰语、英语等,对富有贵州特色的商品进行讲解。
“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学校建设了‘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开设电商直播技能集训和 《跨境电子商务》 选修课。”沈浩屹介绍。
“公司通过共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与多所高校达成长久合作,累计吸纳大学生到跨境电商产业体系就业达2000余人。”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该公司始终践行着“黔货出山,黔货出海”的理念,致力于地方特色产品国际化。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准则,在越南芽庄、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了海外直播基地,贵州年出口额达800万元。
搭建平台 厚植电商环境沃土
“近年来,蜡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正不断上升,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全球蜡染市场规模近5年来增长迅速……”8月19日,在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中,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陈芳向评委介绍。
今年4月,在贵州智丰源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习的陈芳担任负责项目的方案汇总。为了深入了解消费者对蜡染的需求与偏好,她组织成员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了解到现代简约更受大众欢迎,这也让他们找准了市场定位。
“通过前期的准备,让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得到关注,总的订单量在19单,店铺总的营销额达到2503元。”陈芳说,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还计划将业务拓展至tiktok平台,以短视频的方式讲述蜡染故事。
目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贵阳综保区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共建跨境电商创业项目班,在校内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已创办22个跨境电商微型企业,面向东南亚电商平台开设23个店铺。
来自老挝的阿龙,是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留学生,参加此次活动让他倍感兴奋。通过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的决赛,阿龙以及他的团队被中国市场深深吸引,他希望能借助电商平台将自己家乡特产带入中国市场。
“通过赛事活动让大家聚焦电商领域,以赛助学的模式,为中国东盟青年学生打造一个交流互鉴、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综合能力和创业素养。通过竞赛小切口创赛大品牌,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国家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添新动能。”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昌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