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

披漫天星辰 枕深邃宇宙

他们是追星逐月的人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天文爱好者协会在贵阳花溪开展户外观测活动。

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中国古星图。(本报记者 邱凌峰 摄)

天文爱好者协会用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月亮。(陈熙来摄于2022年4月7日)

2022年11月8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天文爱好者协会拍摄的月全食。

8月12日晚,江林焱在观赏流星雨期间拍摄到的星轨。

天文爱好者协会每年都会面向中小学生组织各类天文科普活动。

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学生拍摄的深空图。 (封安林摄于2024年7月30日)

    本报记者 王奇

    8月12日晚至13日晨,被誉为“全年最适合观测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迎来极大。丰富的流星数量、绚丽的色彩变化和独特的观测体验,使英仙座流星雨成为夏季夜空的一大亮点。

    8月15日凌晨,火星、木星极近天象亮相天宇,达到视觉上最小距离,上演“星星相吸”的美好画面。

    ……

    8月的星空璀璨,让天文爱好者沉醉其中。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浩瀚星空的追慕和探索。

    随着天文知识的日益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天文爱好者的行列中来,成为仰望星空的人。

    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天文爱好者协会,就有这样一群热爱天文热爱星空的人,他们追逐漫天星辰,仰望深邃宇宙,为识别出的每一个星体而欢呼雀跃,共享着属于天文的独特浪漫。

    与星空相遇

    8月12日晚,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现身苍穹。江林焱专程开车到贵州省植物园附近观赏流星雨,拍摄到了浪漫唯美的星轨。

    江林焱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实践实训中心主任。2018年,他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创立了天文爱好者协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天文知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社团成员包括来自学校自动化、机器人、土木工程、传媒艺术等40个专业的学生,6年来培养了近300名天文爱好者。

    上大学时,江林焱选修了一门天体物理学课程,便被浩瀚无垠的宇宙和满天的星斗所吸引,从此为他打开了一扇探索星空的大门。

    宇宙里到底有什么? 地球的生命如何开始的? 带着这样的好奇,2011年,江林焱考上了贵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专攻天文方向,成为了一名专业天文研究者。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他们仰望星空时,会怀揣诸多浪漫想象,但是对于江林焱这样的专业天文研究者们而言,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科幻小说里那么浪漫。

    “学天文确实会有更多机会运用各种专业望远镜‘看星星’,但更多时候要面对繁杂的公式、数据分析,要忍受枯燥的重复工作。”江林焱说。

    但这些并没有拦住江林焱的热情与好奇。在他眼中,天体背后的奥秘,才是天文研究者孜孜不倦探索的缘由。

    江林焱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光污染,观测天文台往往是位于较偏僻的山区,如果有观测任务,就意味着要开始一到两周昼夜颠倒的生活。

    一次,江林焱赴云南天文台完成一项观测任务,这里地处群山环绕的山顶,天文宁静度好、大气透明度高。他每天傍晚时分出发,一个人在观测台待上一整夜。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10天。

    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任教4年后,江林焱便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找到和自己一样热爱天文的学生们,与他们一起仰望星空,于是,天文爱好者协会便在2018年成立了。

    “天文学是一门看上去‘没什么用’的学科,‘没什么用’是指没有功利之用,对于青少年来说,我认为天文学除了能够教大家天文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大家拥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江林焱说。

    领略星空之美

    8月15日凌晨,火星、木星极近,上演“星星相吸”。为了捕捉星空下这一美丽瞬间,放暑假在家的封安林早早就在家门口架起了望远镜,调整焦距,对准那遥不可及的星辰。

    封安林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大二学生,作为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一员,他已经提前通过天气预报和天文软件查询了当晚的天气和星空情况。从凌晨1点半开始,守候到凌晨2点半,终于将“星星相吸”的美丽瞬间定格在镜头之中。

    封安林在天文爱好者协会的这两年,参加了很多观星活动,也拍摄了很多照片,有行星、有月食、有太阳、还有各种星云,他希望能将这些特别美好、特别震撼人心的瞬间装进相机里,让它们永远留下来。

    星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天气的情况、观星地点的选择、月相的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观星的体验。“有时,为了观星需要等待数小时,但能捕捉到那些珍贵的瞬间,等再久也值了。”封安林告诉记者,想要真正欣赏星空的美妙,需要学习基本的天文科普知识,掌握星空的运行规律,这样在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不会感到迷茫。

    “贵州受天气影响较大,我们一般是根据天气情况来组织观星活动。”江林焱介绍,观星需要具备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了解天体出现的时间、方位等,还需要懂一定的气象知识,看得懂卫星云图,它不是一到夜晚就自动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需要追逐、计算和等待的过程,而且不是所有天象人们都能亲眼见证。

    实际上,天文爱好者协会举办的大部分活动更注重的是科普和体验,通过观星、讲座、论坛、研学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宇宙,在他们心中埋下热爱天文的种子。

    “譬如,人们眼中无比浪漫的流星雨,其实是地球出现在彗星与太阳‘相撞的车祸现场’,彗星现场留下来的残骸与地球相互作用摩擦发热生光形成的。”江林焱说,流星雨出现的时间由地球的公转决定,故而观测流星雨具有时节性,几月份观测哪种流星雨是固定的,万里无云、晴空万里的夜晚最容易观测到流星,同时还要避开光污染,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观星需要的是运气和耐心,可遇而不可求,这可能正是天文的独特魅力之一。”江林焱说,人们在现场观测到的天象,和从电视上、照片上看到的感受完全不同。

    停不下的“追星路”

    在有重要天象,如日食、月食、流星雨的日子,天文爱好者协会都会组织学生们观星。

    “当我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看到整个月亮时,无比震撼,它太美了! 这种感觉直击内心,令人着迷。”2022年,陈熙来加入天文爱好者协会,协会在4月份举行的一次观月活动,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也是从那时起,陈熙来彻底被浩瀚的银河所征服,与协会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索星空的奥秘。

    陈熙来拍下了无数星空的样子,一次次感叹星空的美是那么简单纯粹。他也经常会想象星空中的秘密。有一天是不是会看到外星人来打招呼? 人类在观察星空的同时,隔着几百光年,是不是也有其他生物拿着望远镜在看人类?

    “每一次我抬头仰望星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人在宇宙面前的渺小。”陈熙来觉得,天文给他打开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当人类仰望星空时,探寻宇宙奥秘的脚步就永不停息。“从古至今,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心都从未消失,我们的观测方式变了,观测条件变了,但那颗探索宇宙的心始终没有变。”江林焱告诉记者,天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贵州,天体的运动变化和贵州各民族的相关天文活动在地表形成了许多宝贵的遗物和遗痕,在贵州水族的水书中就对“二十八星宿”体系有过详细记载。

    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接触天文、爱上天文,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追寻星辰的奥妙。

    江林焱介绍,自天文爱好者协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会面向中小学生组织各类天文科普活动。比如,通过参加贵州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定期邀请中小学生来学校参观学习,同时走进部分中小学校,用科普讲座等方式普及天文知识,引导孩子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对天文的兴趣。“我们希望以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把天文知识、科学精神传递给更多的青少年。”江林焱说。

    至今,江林焱还记得,自己2020年带着学生在教学楼下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激动的心情。

    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一次日食的天象奇观。“当时包括贵阳、六盘水、铜仁地区均可看到近数十年来最佳的一次观测时机,而中国地区下次再遇日全食则要到2030年6月1日。”江林焱向记者回忆道。

    当天中午1点钟,学生们就在楼下集合,架起了天文望远镜,镜头直接对准了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镜头中,大家惊喜地看到,太阳右下方的圆形阴影越来越大。下午4点10分,整个月球的圆形阴影进入太阳圆面,让太阳变成了一轮金环。

    “看到了,看到了! 太美了!”当江林焱听到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时,他确信,天文学的魅力已经感染到这些学生,抬头仰望,星空恒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会沿着探索宇宙这条路继续朝前走。

    科普小链接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实践实训中心主任江林焱:

    业余爱好者怎样观测天象?

    (1)观测设备

    很多人认为观测天象应该是天文科学家的事情,因为他们有天文望远镜。其实不然,对天文感兴趣的普通公众同样可以参与到这个队伍中,观测不一定是要用望远镜,要知道,一千年以前的古代天文学家可是没有这个设备。

    观测的目标不同,选取的观测方式就不一样,比如观测流星雨或者日食、月食等特征明显的天象,我们只需要肉眼目视或者简单的双筒望远镜即可。如果我们要观测木星、土星等这类亮度较高的行星,也可以目视,但如果想看细节,如土星环、木星大红斑等,可以选购相对好一点的天文望远镜。如果我们想看深空星系,那么就需要专业的天文望远镜了,或者选配赤道仪,并且要有足够的天文知识与拍摄技术。如果再想做科研工作,那么就需要非常专业的大口径望远镜了。

    (2)准备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做好天象观测,前期的准备往往不可忽略,这直接影响了你是否会白忙一场。准备工作有以下几点:

    ①寻找光污染较小的观测地点。由于城市地面灯光的光污染影响,我们为更好地追求观测效果,最好找光污染较小的观测地点。大家可以在网上通过天文通等软件或者光污染地图 (https://darkmap.cn/) 来寻找最佳位置,我们常用波特尔光害级别来判断光污染程度,级别越高,光污染强度越强,级别在1或2的为最佳。当然,视野开阔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的观测目标被建筑物或者山体遮挡也是不行的。

    ②寻找合适的时间,尽量选择少云的天气。关注天气及卫星云图,如中央气象台的云图、天文通APP等都会实时报告云图情况,指导我们的观测。至于何时去观测,观测什么,可通过专业的天文软件或者网站发布的天象信息查询即可。

    ③到达目的地,如何快速地找到观测目标。如果你有足够的天文基础,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利用特殊的几颗亮星配合寻找,如春季大三角等。当然,最简单的即是利用手机中的专业APP帮助寻找,如Star Walk2、Stellarium等,这些软件在前期准备时也可对你在观测规划时帮上大忙。

    ④注意安全,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带上厚衣、水、食物,手机、照明设备、观测设备、存储设备等均需要充好电,如果需要,准备备用电池。天象观测的夜间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旅途上注意行车安全,同时做好蛇虫防护,尽量在选择地点时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当出现危险时也可及时寻求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