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28版:区域 -> 黔南:职业教育换挡冲出“加速度”

校企合作、改革创新、非遗引进

黔南:职业教育换挡冲出“加速度”

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瓮安职校的学生在上实操课。

学校各专业学生到罗甸职校省级产教融合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本报记者 郝梦

    职业教育,宛如肥沃的土壤,细心培育着技能精英的幼苗;又如同温馨的摇篮,悉心守护着未来国家工匠的成长。近年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职业教育领域迅猛发展,以破竹之势持续加速冲刺,换挡升级,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高速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以惊人的“加速度”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合出来的“加速度”

    2020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携手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吉利汽车产业学院。这一合作模式犹如强劲的“动力引擎”,使黔南职业教育的发展骤然提速。双方共同制定精英班学生招收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工厂”和“现场案例分析”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学院与企业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自2020年以来已开设10余个精英班,培养了700余名汽车产业专门人才,成为行业的重要助推力。

    6月28日,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全球校企合作峰会暨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大会在西安举行,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获2023年度吉利汽车校企合作“最佳协同育人伙伴”奖。这份荣誉,是对双方长期合作的肯定,是校企合作的“双向奔赴”,更是对学院育人模式的认可。

    2022年10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与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合作,利用320万元广黔协作资金启动,整合各方资源,兴建以东西部协作专家服务站、项目孵化中心、远程可视化调度中心、成果展示中心“一站三中心”为核心的集成服务平台,打造了12个远程可视化基地。经过一年多紧张建设和试运行,“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学院”于2023年12月正式挂牌运行,成为黔南师院的“网红打卡地”。

    聚焦磷化工产业发展需求,瓮安、福泉中等职业学校联合黔南职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园区磷化工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基地,精准开展磷化工相关技能技术人才培养。2024年黔南职院和盛屯能源金属化学 (贵州) 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实施“助企惠企”项目,开展职业培训2400余人次;三都、罗甸中等职业学校紧紧抓住“组团式”帮扶契机,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选派校长和专家团队作用,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通过“结对子、带徒弟、传经验”,全面育强本土人才队伍,推动两县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智力引擎”。

    改出来的“加速度”

    黔南州聚焦落实部省共建“技能贵州”战略部署和 《深化贵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富民兴州”行动计划,建立校政企对接服务机制,州内8所高职院校、12县 (市) 中职学校与22个地方工业园区开展校地合作,每年围绕易地搬迁劳动力、农民工等群体培训2万余人次。

    黔南州组建黔南职教联盟和6个职教集团,积极发挥茶产业、旅游职教集团等示范引领作用。围绕省内主导产业依托黔南师院成立“新能源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人才,在创新“校农结合”工作模式后又走出“校工结合”新实践。在全省率先谋划推进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进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7.4万人。2023年黔南中职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中高、中本贯通培养如火如荼,全州13所中职学校与省内高职院校开展“3+3”“3+2”贯通培养招生4567人,瓮安、荔波、罗甸中等职业学校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招生130人,不断延伸中职升学空间,为学生成才铺设多条道路。

    2019年以来,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率先在全省领办13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 (幼儿园),受益适龄儿童3000余人。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对照行业标准,编写完成 《荔波旅游》 《黔南导游》《茶艺实用教程》 《旅游酒店英语》 《特色烹饪》 《民歌鉴赏》 《服务礼仪》 等7门地方教材,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通过深入改革,不断探索创新,黔南职业教育如同风驰电掣的列车,在发展的轨道上高歌猛进。目前,黔南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已稳居全省第二,并连续两年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现场评比中独占鳌头,荣获省级表彰,这是黔南州以惊人“加速度”砥砺前行的最好见证。

    引出来的“加速度”

    2023年12月,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正式发布,报告对外发布了全国1578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指标,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入选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院校50强,是贵州入围的6所高职院校之一。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育人资源,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并积极构建非遗课程体系,深挖本地非遗文化资源,依托非遗大师、传承人优势,创建非遗大师、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牵头搭建非遗传承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桥梁等。目前,该院开设了 《都匀毛尖茶加工》 《蜡染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 《黔菜经典菜品制作》三门双语课程,助推非遗国际化。

    按照“校园就是景区、景区就是校园”的建设理念,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打造了茶园、桃园、樱花园、橘园等八大园,建成了茶旅研学、非遗文化、军旅文化等9个研学体验区,真正构建了“校园即景区、课堂即景点、学生即导游、作业即作品、作品即商品”的校园研学旅游新格局,“校旅结合”真正落地,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产教一体、校企一体。

    6月18日,黔南州染织绣工匠学院揭牌仪式暨2024年黔南州高级绣工匠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举行。

    黔南州染织绣工匠学院由黔南州总工会与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采取联合共建方式成立,将传统染织绣技艺引入课堂教学,让古老的技艺在青春的校园里焕发新的生机。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展现了职业教育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巧妙地将非遗文化、校园研学、传统技艺引进教育体系,黔南职业教育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激情,冲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访谈

    黔南州教育局局长林娜:

    每一步都在攀登新的高峰

    教育是民生之根本,犹如参天大树的深厚根基,滋养着社会的枝繁叶茂。黔南教育的巨变,如同绚丽的画卷,在时间的流转中徐徐展开: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管理更加精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黔南教育的每一步,都在攀登新的高峰。

    龙里、长顺、荔波3县在学前教育的征途上熠熠生辉,成功跻身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行列。荔波县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名单,作为全省3个县之一重点推进。

    “黔南州委州政府将教育视为最大的民生实事,连续5年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教育工作格局。”黔南州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黔南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娜介绍,州委州政府领导每学期都会踏入校园,调研、考察、慰问,走上讲台为师生们献上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因为高度重视,黔南州在全省率先完成441所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自2018年起,黔南州在高考中崭露头角,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这是对黔南州教育质量的有力印证。“1+2+1”改革典型案例——即以1个课改主题为引领,结合2个体育特色项目和1个艺术特色项目,这一创新模式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2021年,黔南州组建了黔南州职业教育联盟,打破各职业学校“孤军奋战”的困境,分类组建集团开启了各职教领域“抱团发展”的新局面。经过3年的实践,职教联盟和各职教集团工作呈现出工作思路有创新、工作举措有章法、工作成效有提升的“三有”好态势。

    州政府牵头成立了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贵州省第一个入围“国字号”系列的产教联合体。该联合体紧扣地方优质工业产业,成为全省产教融合的先锋,展现出了黔南人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保障得力,方能有的放矢。”林娜继续介绍道,“黔南州构建起具有黔南特色的‘五级进阶式’教师培养体系,结合中高考质量分析、教师素养测试等,按照‘到学校、到班级、到学科、到学生’原则,精准分析‘学情’‘师情’,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切实为教师发展赋能提质。并且3年来争取上级基础教育工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18.25亿元,以县为单位编制完善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规划》,持续推进集中办学,多渠道增加学位供给,累计消除大班额1300余个。”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接下来,黔南州教育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林娜展望道,“未来黔南州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朝着教育强州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