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毕节:一体化思政课打通阶段壁垒
教育系统“七一”系列活动之红色故事讲述颁奖现场。 |
教育系统“七一”系列活动之红色经典传唱比赛现场。 |
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的“开学第一课”。 |
本报记者 何雨家
近年来,毕节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市大中小学校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模式,致力于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旨在打通各教育阶段思政课教育的壁垒,实现从小学到大学思政课教育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连续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毕节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正芳说。
一体化课程设计 紧扣时代脉搏
在毕节市各大中小学校园,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如火如荼。
小学阶段,老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活动,向孩子们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同时,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中学阶段,思政课的内容逐渐加深,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一堂以“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为题的思政课,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华民族如何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走过苦难辉煌迎来盛世华章。案例生动、翔实、丰富,让听课的同学深受感染。课堂上还把黔西观音洞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绝壁天渠等毕节灿烂多彩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使大课讲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毕节籍“勇士”赵海永、马举卫、张旭勇夺“冲顶厄尔布鲁士峰”冠军,杭州亚运会上,杨海雷、黄娟、谢喻取得3金2银,名列全省市州运动员亚运成绩第一,奢香夫人火爆全网让毕节频频“出圈”……通过这样一堂堂思政课,也告诉同学们一定要热爱家乡、坚定文化自信,主动宣传毕节,展示毕节悠久厚重的文化传统和毕节人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传播毕节好声音、传递毕节正能量。
大学阶段,思政课则更加注重理论深度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赤水乌蒙红飘带——长征与贵州红色文化》艺术翻转课堂的形式,通过“朗诵+书法”“讲述+情景表演”“歌舞+情景再现”“朗诵+合唱”“朗诵+歌唱”等形式,将“不朽诗篇”“记忆永恒”“红色热土”“伟大转折”“磅礴乌蒙”“高原之鹰”六个篇章进行串联,层层递进,将思政课堂搬上了舞台,让师生进一步了解贵州红色文化。
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智慧思政课堂”
毕节市的思政课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思政课堂”。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
毕节市第六中学思政课老师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孩子们可以‘走进’历史事件的现场,亲身感受历史的脉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毕节市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织金洞的奇特景观不仅成为地理课程的现场教学点,也成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刻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
此外,毕节市还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光辉历程,使学生们在感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启发。
实践活动丰富 提升综合素质
除了课堂教学,毕节市还注重思政课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毕节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小王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我不仅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毕节市推进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毕节市的这一教育创新举措,为全市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毕节市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一体化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访谈
毕节市教育局局长何正芳:
提供更优质教育服务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对于提升市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关键作用。毕节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力求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全市对教育的信任和信心逐渐提升,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精气神也得到提振。
“2023年,毕节市教育局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新增了学位4.3万个,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问题。压缩办公经费15%,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毕节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正芳介绍道,智慧校园项目和农村学校标准化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教育,是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大计,一头连着百姓心声。2023年,毕节市教育局在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上也做出了六大改变。何正芳局长继续说道,“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万个,完成幼儿园建设47所,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8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3.02%。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3万个,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1412个,累计化解率达63.11%。三是推动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发展。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26万个,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388个,累计化解率达71.97%。四是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发展。制定出台 《毕节市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聚焦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生均经费保障、教师员额保障和绩效分配激励3项机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推动特殊教育融合提质发展。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毕节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拓展学段服务健全特殊教育体系等3大重点任务,并细化提出14条具体措施。六是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制定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平稳有序推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上划省管相关手续。”
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毕节市教育局在2023年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了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招聘和调配,毕节市新增了1968名教师,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培训计划覆盖了全市近80%的在职教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示范课,帮助本地教师开阔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毕节市教育局在2023年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教育资助政策帮助60余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利用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何正芳表示,“未来,毕节市教育局将继续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职业教育,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毕节市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