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更“有味” “走新”更“走心”
贵州思政教育创新开新局育新人
第八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系列活动之“艺术思政课”《自信担当之美》 在贵州大学溪山剧场开讲。 |
贵州大学师生在南校区溪山书房共话“我心中的思政课”。 陈思鱼 摄 |
本报记者 肖知潞
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18个奖项;
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53个奖项;
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得51个奖项;
贵州省教育厅2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
翻看2019年至今贵州省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铸魂育人的美的图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五年来,贵州省教育系统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机制建设、师资配置、课程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让思政课“有知”更“有味”,“走新”更“走心”,“多彩”更“出彩”,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
理论宣讲 “有知”更“有味”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现在有人说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人说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但是100年前有一位少年说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这句话的人,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6月19日,一场主题为“家国情怀之美”的贵州省教育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举行。现场,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抛出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随着实践讲述人深入浅出的讲解,光影舞台变成了思政课的讲台。通过创新运用情景朗诵、舞蹈、歌曲、戏剧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到舞台上,让艺术赋能“思政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别样学习体验。
如何让理论宣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近年来,贵州聚焦思政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创新打造一批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堂。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各市 (州) 教育局、高校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别具“黔”味的“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开学第一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贵州大学则用好“红映溪山”、思政实践课、艺术思政课等品牌,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结合新时代发展成就和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造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的大思政课。
今年5月9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思政课”《自信担当之美》在贵州大学溪山剧场开讲。情景剧舞台上,通过演绎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青年学子与王阳明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不拘泥于课堂,不限制于形式。这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政课,让大学生们得以在美的领悟中涵养家国情怀、提升精神境界。
在学理上全面解读、方式上创新推进,宣传上全员覆盖。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一次次精神的“及时雨”,贵州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千万”(百名书记、千名教师、万名学生) 大宣讲14000余场,覆盖人数1800万余人次。持续、创新办好“贵州教育大讲堂”,强化网上思想政治引领,广泛汇聚奋进新时代的青春正能量,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切实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创新课堂 “走新”更“走心”
“我们要利用好假期,带着学生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假期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带着同学们实地走访历史遗址、地标展馆,在行走中完成理论教学。
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主题,同学们用脚步丈量黔中大地,体悟发展巨变,在行走中上好实践育人的“大思政课”。带回来大量鲜活的素材,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进行“我心中的思政课”影片创作。在创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极大提升了思政教学的实效。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贵州,各地各校深入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紧密结合,不断把思政课同时代大势、社会大课堂、现实问题和学生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场馆、工厂车间、社区街道、田间地头,以案例式、体验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切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创新的思政课打开方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全域沉浸式观看体验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砥砺征途、胜利丰碑以及新时代新长征,贵州财经大学的师生们走进“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戴上VR眼镜,重走长征路,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的伟大和艰辛。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通过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穿越”到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参观。“第一视角”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的喜爱。
……
在贵州,像这样的“爆款”思政课还有很多。从“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到通过数字赋能,打造“云端上的思政课”,如今,课堂内外,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坎里。
一体化建设 “多彩”更“出彩”
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全过程。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4月20日,一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在贵阳一中展开。
现场,来自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贵阳一中、贵阳一中星辰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威宁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修文县扎佐中学、织金一中、毕节一小等大中小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从各自的学校、岗位、教学等角度分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智慧。
贵州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推动不同学段之间思政教育有效衔接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着力构建系统统筹、全局联动、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此外,贵州教育系统还以“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为载体,在历史长河、百年党史、红色资源等宝库里寻找源头活水,萃取精华,各地各校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用心打造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特色品牌项目,于潜移默化中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红色是遵义最亮丽的底色。遵义立足红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组织优秀的大中小学老师集中攻关,有针对性地编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丛书》 《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教学用书》 《红色塑魂》等校本教材,将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优势,形成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平台资源从“碎片化”向“聚合式”供需贯通转变,育人力量从“被动参与”向主动服务转变,思政课从“信息化”支撑缺位向“数字化”赋能协同转变。如今,贵州创建了1所国家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在原有5所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上再搭建6所,创建了1个国家级“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1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手拉手”备课中心、1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2个高校思政研究中心、1个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推动11家单位联合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等,为思政课教学科研以及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为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贵州将不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心”绘就铸魂育人的多彩“黔”景。